時光如梭,光陰飛度。年終歲末,駐足回望。“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2011年能源大事可謂有悲有喜,從日本核泄漏到康菲渤海溢油,從青藏聯網工程投運到西氣東輸二線建成……
新華能源對一年間發生的能源熱點事件進行了一一梳理,先期通過網上調查請網民參與投票,再根據網絡投票結果請業界專家進行評審,最終評選出2011年度十大能源事件。望與網友共鑒。
1、日本強震引發福島核泄漏 核安全問題得到高度關注
事件回顧:3·11日本發生特大地震,引發海嘯致數千人死亡或失蹤,多座核電站也在災害中受損。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日本政府13日承認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可能正在發生“事故”,2號機組的高溫核燃料正在發生“泄漏事故”。該核電站的3號機組反應堆面臨遭遇外部氫氣爆炸風險。
點評: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在核電領域造成恐慌,改變了人們對核安全的認識,再次敲響核安全的警鐘,讓我國把核電安全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認識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核電發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但是整體上未影響中國核電建設進度,發展方向沒有改變。(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副總裁、首席信息官、新華能源特約評論員)
2、渤海灣發生漏油事故 康菲公司冷漠態度受指責
事件回顧:6月4日、17日,渤海蓬萊19—3油田B、C平臺相繼發生溢油,840平方公里海水遭受污染。據報道,該污染由作業方的美國康菲公司所引起。國家海洋局責令康菲停產、限期清污并要求其賠償污染造成的相關損失。索賠仍在繼續。
點評:渤海灣發生漏油事故,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帶來如何海上石油開發、如何保護海洋生態的諸多思考。海上能源開采和海上能源通道建設如火如荼,相關監管制度須盡快建立和完善,以免重蹈覆轍。渤海灣漏油事故引發企業社會責任的執行不該有國別之分的問題,事故責任方康菲公司的冷漠態度和得過且過的做法應受到譴責和懲罰。(馬黎明 中央電視臺主任記者、新華能源特約評論員)
3、“十二五”能源發展思路確定 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列入規劃
事件回顧:“十二五”能源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能源發展方式為主線,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大力調整能源結構,積極開展能源國際合作,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
點評:把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納入政府能源管理的目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直以來,政府能源管理的目標主要有兩條:一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二是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把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作為政府能源管理目標,既是考慮到人口規模、資源稟賦和環境承受力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更體現了政府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決心和勇氣。(朱紅光 中國能源研究會 副秘書長)
4、世界首條商營特高壓交流輸電擴建工程工程投產 實現“中國引領”
事件回顧:12月16日,由國家電網公司承建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擴建工程正式投產,成為世界上運行電壓最高、輸電能力輸電能力超過500萬千瓦、技術水平最先進的交流輸電工程。這條世界上首條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的建設,用眾多的“中國創造”實現了在特高壓輸電領域的“中國引領”。
點評:交流特高壓示范工程,第一次把電力負荷通過一條線路輸送能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工程建成對于緩解煤電運緊張局面、推進節能減排、提高優化能源資源配置、轉變電力發展方式、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具有革命性的意義。它是最大的環保工程。特高壓技術,包括相關的標準和設備制造,讓我們在國際上領先了一把,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再過多少年之后回過頭來看,這將是中國對世界的重大貢獻。(李寶森 國家電網公司對外聯絡部副主任)
5、新資源稅暫行條例全面施行 自然資源得到高效合理利用
事件回顧:10月1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決定》。油氣改為從價計征,稅率為5%—10%;焦煤征稅標準則從原來的0.3—5元/噸提高為8—20元/噸,一般煤炭則仍為0.3—5元/噸,二者均采取從量計征方式。該實施細則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點評:新資源稅實施解決了地方利益和中央利益的問題。也有利于保障地方財政收入,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對石油、天然氣影響很大。資源稅改革是完整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的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將限制對資源的過度使用,促進節能減排,符合國家目前倡導的低碳經濟。(馬黎明 中央電視臺主任記者、新華能源特約評論員)
6、西氣東輸二線建成投產 我國加速能源消費結構調整
事件回顧:6月30日,總投資達1422億元人民幣的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管道工程———西氣東輸二線建成投產。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供應商,中石油近年來悄然啟動了“氣壯中國”戰略。這是在一項規模宏大的能源結構調整規劃。
點評:西氣東輸最重要的意義在于能源結構的調整。這條新的能源大動脈將向國內每年輸送相當于我國天然氣利用總量1/4的清潔燃料,使中國在未來20年內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管網,并能夠確保穩定供氣30年以上;同時,使天然氣在我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提高一至兩個百分點。對于節能減排、改善大氣環境,促進國家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韓曉平 中國能源網副總裁、首席信息官、新華能源特約評論員)
7、中國發表《應對氣候白皮書》 讓世界感受“中國行動力”
事件回顧: 11月22日,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十一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采取的政策與行動、取得的積極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的總體部署及有關談判立場。
點評:“氣候變化白皮書”闡述了我國參與德班會議談判的基本立場和推動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程的積極態度。在德班會議之前發表白皮書,表明無論德班會議結果如何,中國未來都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繼續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承擔與經濟發展水平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付少華 新華社信息中心能源汽車專線 副總監)
8、青藏聯網工程投入試運行 西藏電網告別孤網運行歷史
事件回顧:2011年12月9日,世界最高海拔、高寒地區建設的規模最大、施工難度最大的輸變電工程——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投入試運行。至此,西藏電網和西北主網實現聯網,這標志著目前除臺灣以外我國電網已全面互聯。
點評:青藏聯網工程開工建設,西藏電網長期孤網運行、缺乏外部支援的歷史將宣告結束。標志著除臺灣以外,我國實現了全國聯網。青藏電力天路不光是經濟意義,這是支持西部大開發的重大舉措,對于改善當地各族人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西藏、青海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民族邊疆地區的穩定繁榮具有重要意義。(楊慶兵 新華網總編助理)
9、中國光伏產業陷入空前危機 尚德等龍頭企業巨虧
事件回顧:生存或死亡,在2011年,成為了全球太陽能光伏行業集體面臨的艱難選擇。在各國政府扶持政策轉向、銀行銀根緊縮、產品價格暴跌、產能嚴重過剩的“不能承受之重”情況下,全球的光伏企業開始相互廝殺,卻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同一個問題:如何在這場全行業寒冬中得以存活?
點評:大約一年前,光伏行業作為新能源領域最突出的代表,成為中國各地最炙手可熱的投資領域。然而,一年之間好象發生了徹底反轉:盲目投資造成產能過剩;全球經濟震蕩、歐債危機惡化,使得80—90%產能依靠歐洲市場消化的中國光伏企業出口市場嚴重萎縮,導致價格大戰;加之美國的雙反調查……2011年下半年以來,光伏企業生產經營急劇惡化,部分企業大幅虧損,減產、停產甚至倒閉,中國光伏產業在外困內憂中仿佛進入寒冬。人們在思考,中國光伏產業該如何理性發展,如何才能走出冬季。(張立佳 新華網總編二室主任)
10、中石油大連公司頻發火災 集團高層重視改進安全生產
事件回顧:8月29日,中石油大連石化公司一柴油儲罐發生火災。14個月內,中石油在大連連續發生4次嚴重火災。8月31日,中石油宣布免去蔣凡大連石化公司總經理職務,并成立事故調查組進駐大連石化,在國家安監總局指導下,徹底調查爆炸火災事故原因,嚴肅追究責任。
點評:國務院對自2010年以來4起事故涉及的64名事故責任人分別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4名涉嫌犯罪的責任人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處罰力度之大、涉及之廣前所未有。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企業應深刻吸取事故教訓,進一步提高安全、環保準入門檻。此外,除了行政上的處罰之外,國家應盡快制定重大事故對環境破壞賠償標準和制度,采取經濟和行政雙重手段制止重大事故的發生。(付少華 新華社信息中心能源汽車專線 副總監)
(以上摘于新華能源)